朱权以道养生思想简论
来源: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作者:叶明花 蒋力生
朱权,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。生于洪武十一年(1378),卒于正统十三年(1448),享年71 岁。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。少年封藩,戎马十年;中年韬晦,寓身学术;晚年学道,托志翀举。以道养生,以道治心,这是朱权提出的最重要的养生观点。朱权认为,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,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,寻求天地同一的方法学问。同时,道还是个自我管理,真正实现心地圆融、心身两便的一种精神意识和人生信仰。本文仅就其以道养生思想进行简要阐论。
道是一种自然规律
道是一种自然规律,要使生命永存,必须法道而行。朱权秉承道教“生道合一”的生命观,认为人来源于道,道在人身中,用之则存,不用则亡。在朱权看来,人天一物,天地能长久,人为什么不能长存于天地间?
他在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》中指出:“道,天地万物之祖。生天,生地,生人,生万物。其道也,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独存,历万劫而不朽。”但是,如何才能守道长生,逃脱生死大限呢?他在《救命索》中说:“予谓天下无二道,圣人无两心,其理一也。且天地之生物也,无一物不禀二气,所生人亦天地间一物也。故体与天地同,是以合于道,修之可与天地而同长存焉。既有可延之道而不修,是自弃之,不亦悲乎。”
人体为载道之躯,生命与道长存,人生既是道的体现,也是道的归宿。天下无二道,修道之人可以从宇宙、自然等大的方面把握道的真谛,也可以从社会、人事甚至个体生命中去把握道的玄机,亦即通过炼阳神、修阴神等途径,遵从道的主宰,使道与生相守、生与道相保,一句话,只要能修道合真,就能体与天地同;掌握了自然规律,就能长存于天地间。
道是一种治心大法
朱权认为,人生在世,之所以疾患缠身,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因心而生。既然病由心生,那么拿什么来治心呢?朱权就此提出了以道治心疗病的著名观点。朱权在《活人心法》中强调指出:
欲治其疾,先治其心。必正其心,然后资于道。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、思想、一切妄念、一切不平、一切人我,悔悟平生所为过恶,便当放下身心,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,久之道凝于神,则自然心君泰宁,性地平和,知世间万事皆是空虚,终日营为皆是妄想,知我身皆是虚幻,祸福皆是无有,死生皆是一梦,慨然领悟,顿生解释,心地自然清静,疾病自然安痊。能如是,则药未到口,病已忘矣。此真人以道治心疗病之大法也。
治心的关键是使心地宁静,同乎大顺,而不为万类纷繁所干扰。他在《活人心法》中进一步提出:
心者,神明之舍,中虚不过径寸,而神明居焉。事物之滑,如理乱棼,如涉惊浸,或怵惕,或惩创,或喜怒,或思虑,一日之间,一时之顷,径寸之地,炎如火矣。故神弗留则蠹,明弗留则耗,休休焉常与道谋,而自不觉。或曰:谨于为善,若嗜欲一萌,即不善也。归而勿纳,是与良心竞也,必有忿悁之心起而与我敌,以我矜愿之意,接彼忿悁之心,何为不斗?斗不止而害生矣。凡七情六欲之生于心,皆然。故曰:心静可以通乎神明。
七情六欲生于心,荣卫昏乱,百病相攻,皆因心而生。因此,要保持心神的宁静,就必须心如古井,水不扬波,“水之不挠,久而澄清,洞见其底”,即心无欲念,清虚静泰,就能超脱于物累人情之外。朱权提出的“中和汤”、“忍字方”,就是治心的具体方法。
道是一种精神意识
把道作为自然法则来看待,当做料理精神、治疗心病的一门学问,实际上也就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,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种导向,即内心世界守住了一种东西,就可以平衡内心,使自己时刻保持清净宁静的精神情绪。这种东西就是精神意识,在朱权看来就是一种道。当然,对朱权来说,把道作为精神意识来认识是有其痛苦的人生反省的,也就是说,朱权是在勘破人生的种种陷阱之后,才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看法。这是我们可以从《冲漠子独步大罗天》中朱权以皇甫寿自况的道白看得清楚的。其词曰:
我想天既生我,必有可延之道,何为自投死乎?贫道是以究造化于象帝未判之先,穷性命于父母未生之始,出乎世教有为之外,清净无为之内,不与万法而侣,超天地而长存,尽万劫而不朽,似这等看起来,不是修真还是好呵。
显然,朱权在经历了“靖难之变”及发配南昌之后,远离京辇,已经在精神意识上完全树立了抱道养拙的志向,实际上是找到了一条明哲保身、脱危自全之道。他不仅形隐,而且明确提出神隐的生存观,主张出乎世教有为之外,入于清净无为之内,真正明白了道的主旨导向作用,从而开始了人生修真合道的自觉自救之旅。
道是一种人生信仰
朱权认为道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,可以平抑胸中的不满,是人生的最后归宿。所以,他最后完全皈依道教,死后以道装入殓,把道作为人生最高的信仰。他在《救命索》中写下的《大道歌》、《证道歌》,完全是他生命后期奉道践道的信念与追求。
证道歌
我今制此救命索,畏死之徒当谨学。
此是初乘入道门,更有一般不死药。
不在山兮不在川,神州赤县宜修合。
教君炼己筑丹基,须向蓬壶求橐籥。
生煞机中倘有逢,先后之天气可夺。
若能服气更伏气,顿使积阴尽消铄。
尤防火候最艰关,九载功成须脱谷。
一身能化百千身,个个昂然会骑鹤。
海桑陵谷几更迁,坐视鸿茫辨清浊。
他年炼就体纯阳,方敢人间露头角。
始知我命不由天,造化五行安可缚。
如果无缘事不然,也要殷勤守鄞鄂。
一朝降下紫皇宣,稳驾龙轝升太漠。
试问何人作此歌,乃曰臞仙为君作。
朱权以信道为起点,以学道、悟道、体道、履道为过程,而把证道当为修道合真的目标。他信仰道的生化主宰精神,皈依道的情怀,确立了“始知我命不由天,造化五行安可缚”的信念,为大道而歌,为证道而存,最终成为黄冠随化的道教徒侣。
总之,朱权经过人生政治的大跌宕后,身退神隐,日趋静寂,起主导作用的是道的精神指引与宗教情怀。同时,道作为一种自然规律,作为一种疗心大法,在朱权身上是一种修持实践的观照,已经到了“日用而不知”,即自然而然的境界。